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007系列影片毫无疑问是影史上拍摄集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系列间谍片。作为这个系列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部007影片的开场音乐都与邦女郎、M女士、“枪管序幕”及惊险打斗桥段、炫酷跑车、高科技武器等元素地位相当,成为承载影片风格的“标签”。同时,这些涵盖了爵士、摇滚、R&B、迷幻、POP等各路乐种的开场曲,均是由当时世界上最当红的歌手、乐团进行演绎,这种搭配组合不但以巨大的宣传作用和商业价值成为了影片票房的推进器,而且影响力也从电影领域一直延伸到了流行音乐圈,堪称一部活脱脱的流行音乐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借着《007:幽灵党》热映之际,来一同扒扒那些帅裂天际的“邦德”乐章吧。

1962年-2015年发行的24部007电影主题曲与配乐资料概览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重点曲目详解】

007的灵魂乐章,永远的NO.1——《James Bond》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在上述所有歌曲中,知名度最高的、辨识性最强的、使用频次最多的必然要数《James Bond》。它是邦德24首主题曲中唯一一部纯音乐作品,自从在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中惊艳亮相以后,便伴随着该系列电影风靡全球,并一直作为詹姆斯·邦德的主题音乐沿用至今。乐曲选用了20世纪60年代最为流行的爵士曲风,不论是旋律编排、和声走向还是乐器配置都颇有诙谐幽默、率性不羁、凌厉且正义的英雄主义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该段音乐极为出色的行使了人物主题音乐的作用和职能,因为它在听感上不但神同步的勾勒出了一位聪明神勇、风流倜傥、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酷帅男人形象,而且更进一步的将007的人物形象“音乐符号化”,从而成为了007的出场标志。除了服务于电影本身,《James Bond》的自身欣赏价值和影坛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至今,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各大乐团或影迷们在各种场合将其作为独立作品进行演奏,一些知名的电影导演也会以各种致敬的明目争相引用该曲(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最酸爽有木有……),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女王“跳飞机”的经典桥段更是因为有它的陪衬而精彩爆棚,邦德的主题音乐真真是独领风骚到没朋友了。

都说人红是非多,这不,曲子红了,同样也有猛料可爆!说到《James Bond》的初始创作历程,这首狂拽吊炸天的音乐到底出自谁手,是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业界普遍给出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该曲的创作者是Monty Norman,而John Barry只不过是联美音乐部门主管用1000美元的酬劳聘来帮忙编曲的;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当时Monty Norman的创作遭遇瓶颈,制作公司对其作品并不十分满意,因此便请来了John Barry以不记名的方式代工,后者才是《James Bond》的真正作者,并由此得到了更多的电影配乐合约。虽然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Monty Norman和John Barry确实因著作权问题闹上了法庭,直到法庭判决二者均继续享有署名权,他俩才得以握手言和,将这支“神来之笔”的音乐留与后人评说。

开启“主题曲统领全篇”的经典模式——《From Russia with Love》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From Russia with Love》由当时极富盛名的传统歌谣歌手Matt Monro演唱,作为007系列的第一首主题歌出现在了电影《俄罗斯之恋》中。从此,007系列电影在开场的时候都会先唱一首主题曲,从而为影片的年代、地域和情感定下基调。这种“主题曲先现统领全篇”的创作手法是有章可循的,它可以追溯到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期”。在起初的相当长时间里,歌曲在电影音乐中的地位非常低,许多电影音乐创作者认为歌曲的表意太外露,这种 “通俗”的方式会拉低电影的整体格调,因此当时的配乐方式大都仅限于器乐。直到1952年,电影《正午》横空出世,充满西部风情的主题曲《Do not Forsake Me,Oh My Darling》一出便瞬间亮了——顺利问鼎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之余,新颖而大胆的创作方式亦突破了“黄金时期”交响化的既定思维,对传统电影音乐的创作模式予以了极大撼动。而至于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悠然欣赏的007系列主题曲,也算得上是《正午》对后续电影“影响深远”的集中体现了。《From Russia with Love》极富俄罗斯异域风情,歌曲凭借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将观众带到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文化氛围当中,再加上歌词具有强烈的情感指向性,这可以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对影片产生极强的心理认同,从而达到“柔情蜜意又带感”的观影效果。

Shirley Bassey,最长情的“邦女郎”——《Goldfinger》《Diamonds Are Forever》《Moonraker》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为007演唱最多次数的歌手是Shirley Bassey,其代表作品从1964年的《金手指》到1971年的《金刚钻》,再到1979年的《太空城》,整整横跨15年,可谓是陪伴007最为“长情”的伴侣。也许现在Shirley Bassey的名字并没有那么如雷贯耳,但在20世纪下半叶,她绝对称得上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女歌手。自从她在《金手指》中初试啼声,便以其无与伦比的豪放歌声在影片中注册了自己的“独有商标”,那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狂放气场几乎成了日后所有007电影主题曲的衡量标准。此外,从Shirley Bassey演唱的这3首007主题曲中,我们还能挖出一个007的有趣小Tip,那就是歌名通常都与电影片名保持一致。也就是说,007系列电影除了个别几个影片主题曲使用了单独的名称以外,其他所有的作品都和与之对应的电影片名同名,这是007系列电影约定俗成的习惯。此外,主题曲的歌词与画面、故事的紧密融合也会使电影在叙事上更加完整。

颜值+实力,“杜兰杜兰”终结007的爵士曲风——《A View To A Kill》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007主题曲是近几十年来欧美流行音乐的风向标——20世纪60年代的007系列曲风以爵士为主;70年代则渐渐转向了摇滚;80年代的5部007则几乎都是摇滚乐的天下,特别是在杜兰杜兰“新浪潮”乐风强劲来袭以后,爵士便正式退出了007的舞台。杜兰杜兰乐队组建于1978年,是80年代红遍大西洋两岸的超级乐团。他们的音乐作品巧妙融合了后庞克与迪斯科的流行乐风,再加上每个乐队成员都颜值爆表,因此他们以头号偶像之姿,稳居英伦新浪潮乐派掌门人的宝座。1985年,杜兰杜兰与007结缘于《雷霆杀机》,凭借乐团强而有力的声音,主题曲《A View To A Kill》一出便径直杀进美国及英国榜单第一及第二名的位置,成为了当时邦德系列电影主题曲中成绩最好的歌曲。《A View To A Kill》也因此作为24首007主题曲中少有由乐团组合联手打造的作品而影史留名。

摇滚当道,“咆哮母狮”竖立流行音乐新标杆——《Goldeneye》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90年代以后,007的主题曲全部成为了当年热门的流行金曲,演唱者也都是流行乐坛的天王天后。”咆哮母狮”蒂娜·特纳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在她面前,玛丽亚·凯利、惠特尼·休斯顿都要乖乖变成Hello Ketty。对于骨灰级摇滚爱好者来说,她才是全盛时期统治舞台的“终结者”。作为一颗乐坛常青树,蒂娜·特纳先后在R&B和摇滚领域拼杀了四十余年,而在此期间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永不屈服的乐活态度同样被乐迷津津乐道。由她演绎的《Goldeneye》是一首让许多电影片头曲都望尘莫及的作品。 因为在整个的演唱过程中,蒂娜除了嗓音独特、演唱功力非凡之外,她的表演亦融汇了艰辛生活所赋予她的激烈、性感、多变与救赎。而为了与她的激昂声线,以及头带雄狮般金发、踩着高跟鞋、自信性感的形象相匹配,音乐也采用了一般歌手绝对hold不住的创作方式——在摇滚基础上大幅度添加弦乐队和铜管组,配器铺排极满,颇有肃穆威严、排山倒海之势。在这种“咆哮”听感的洗礼下,总觉得其余音乐都是热场用的,不由得产生一种”小成本”制作的错觉……

电音天后空降007,为流行乐潮流把脉——《Die Another Day》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在所有为007献唱的艺人当中,麦当娜应该算得上最星光熠熠的一位了。她的加盟除了为《择日而亡》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利益,其演唱的《Die Another Day》本身也可圈可点。该曲由法国电音高手 Mirwais与Michael Colombier携手打造(二者分别为Madonna创作过冠军单曲《Music》和《Don’t Tell Me》),

是典型的电子音乐风格,金属化的高音加上凶猛的节奏低频,再配以迷幻色彩的人声,产生了一种迷离和颓废的色彩,亦营造了一种科技与未来的迷幻空间。歌词言简意赅却相当刺激感官,果不其然这首歌曲的MV遭遇了全球禁播,你懂的……追求声音质感的童鞋不妨多留意一下这首乐曲,它是相当不错的音响试音曲。

电音交响齐鸣,电影与歌手相互成就的“双赢牌”——《Skyfall》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Skyfall》在电声乐器的衬托下,迎接了交响乐的重磅回归。这也是当今好莱坞最为常见的配乐技法。不过该曲的另一大显著特征在于,它将一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集中显现了出来——其在奥斯卡原创歌曲的角逐中上拔得头筹,再加上阿黛尔在颁奖礼上演绎《Skyfall》技惊四座、风头无两,令人们再也无法忽视电影与歌手“一荣俱荣”的微妙关系了。其实这种“绑定”现象早已在影坛和乐坛屡见不鲜,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宣传方式。一方面,于艺人而言,加盟参与到电影原声的录制当中,特别是007这种大制作的电影原声录制当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除了能凭借优质音乐迅速占领B榜和电影市场以外,自己日后的身价和星途也绝对会一片光明;于电影而言,明星自身的高人气和影响力无疑是拉动电影票房的最佳强心剂,若是歌曲还能在诸如奥斯卡等奖项上折得桂冠,那么则会进一步增加影片的含金量。面对激烈的业内竞争,音乐原声碟打前战的营销模式已经广泛普及,而以《Skyfall》为首的“洗脑神曲”则是众多电影音乐从业者学习的良好典范,其卓越的作品质量、丰厚的商业价值,确实是一副爽到爆的歌曲歌手“双赢牌”,赢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灵魂声线助力英美榜单双冠王,书写纪录新篇章——《Writing’s On The Wall》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幽灵党》的主题曲由今年格莱美大赢家萨姆·史密斯接棒创作并演唱。虽说歌曲的整个创作过程仅历时20多分钟,但是从成品的每个音符中,我们都能看到骚姆对007系列发自肺腑的真爱。该作品乍听上去并不具备非常规整的音乐对仗结构,更像是采用宣叙调的作曲方式将心中的情感娓娓道来。恢弘大气的交响乐配合着歌者灵魂磁性的声线,将大气、浪漫却又不乏悲壮的情感淋漓展现,诠释出了浓郁的画面感。因此,该作品发布之后,立即得到了影坛、乐界的一致好评——除了一举拿下英国单曲榜、美国公告牌双料冠军,刷新007主题曲斩获的荣誉纪录以外,导演萨姆·门德斯也作为电影主创大力推荐这首良心之作:“主题曲与电影的感觉的基调相配真的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故事的讲述,而当你很早就有乐一首特别喜爱的歌,那么这首歌就会反过来为电影提供灵感。”

骚姆在谈及这首歌的创作初衷时曾表示“能够加入英国文化代表作《007》系列电影,为这样伟大的系列电影创作,实在是太激动了。我灵感迸发,只想写一首最棒的爱情歌曲”。果不其然,他笔下的音乐对于影迷而言,是一次“优雅”的剧透,是对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4部007的完满总结;而对于乐迷而言,骚姆炉火纯青的真假声控制及转换,令该曲的副歌部分蚀骨销魂。总而言之,《Writing’s On The Wall》作为007历史上最棒的邦德歌曲之一,建议开启单曲循环模式,耐听指数爆灯。

【为007影片配乐的著名作曲家】

约翰·巴里(John Barry,1933-2011)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如果要在曾经为007系列影片配乐的众多作曲家排个座次的话,那么创造了“007主题”的约翰·巴里毫无以为会位列第一,因为他曾先后为12部007影片配乐,占到了目前所有007影片数量的半壁江山。

约翰·巴里1933年11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郡。他的父他亲拥有多家私人剧院,有时这些剧院也演出音乐会,或者播放电影。在十几岁的时候,巴里便观看了大量的影片,并立志要成为一名电影音乐作曲家。

跨出校门以后,他先是在军队的乐团里当了几年的乐手,后来又和朋友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爵士乐队“John Barry Seven”。巴里的音乐才华很快展现了出来,由他作曲的乐队专辑一度登上了英国流行乐坛排行榜的榜首。随着乐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为电影进行配乐的机会终于来了。1962年,巴里应邀为007系列第一部:《Dr.No》创作主题音乐。这以后的30余年,巴里又陆续为11部007影片进行了配乐,其中包括《金手指》《金枪人》等等,为这部系列影片的配乐风格确立了标准。

约翰·巴里曾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以及1次最佳原著歌曲奖。这样的成就,在20世纪后半叶的好莱坞,是很少有其他作曲家能与之比肩的。1966年,凭借在《狮子与我》一片的中配乐,他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该片的主题歌“Born Free”并获最佳原著歌曲奖。1968年,描写12世纪英国宫廷政治的影片《冬之狮》使他第二次获奖。不过在此以后,巴里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1980年影片《时光倒流70年》的出现才使人们又一次对巴里刮目相看。在这部影片中,巴里一改以往以爵士乐和电子音乐为主的作曲风格,使用了唯美抒情的管弦乐,将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作曲风格成了巴里后期创作的主流,其代表作便是1984年的《走出非洲》和1992年的《与狼共舞》,而这两部作品又让巴里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

比尔·康堤(Bill Conti,1942—)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比尔·康提出生于1942年,算得上是一位老资格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其风格以通俗化见长,经常能够将好莱坞主流的管弦乐与摇滚节奏及抒情歌曲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他曾经为拍摄于1981年的《007:最高机密》创作过音乐。不过在此之前,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史泰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洛奇》。而在《007:最高机密》之后,他则通过1983年的《太空先锋》拿下过奥斯卡最佳作曲奖,从而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晚年的比尔·康提转战电视配乐领域,为一系列电视节目谱写了开场音乐,还为本田、必胜客、雪碧、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的广告量身打造过配乐。他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奥斯卡颁奖礼的现场——那个拿着指挥棒尽情挥舞的俊俏老头就是当年的奥斯卡奖获得者。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迈克尔·凯曼(Michael Kamen,1948—2003)

迈克尔·凯曼只为007系列影片中的一部——《杀人执照》创作过配乐,但是他的名气绝对够大。这位作曲家1948年生于纽约,并在纽约著名的音乐学府茱莉亚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主修双簧管,并且能够熟练演奏钢琴、吉他与圆号等多项乐器。在成为电影音乐作曲家之前,迈克尔·凯曼早已凭着过人的音乐才华与丰富多元的音乐面貌,在音乐界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的作品型态包括摇滚乐、音乐剧和芭蕾舞剧配乐,合作的明星则包括帕瓦洛帝、伦纳德·伯恩斯坦、大卫·鲍伊、鲍伯·狄伦、平克·佛洛伊德乐队等。

1974年,迈克尔·凯曼进入了影视音乐创作领域,其早期代表作包括《终极警探》与《妙想天开》等。但是,其代表性配乐作品主要出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如《虎胆龙威》系列、《致命武器》系列等,其中那些与流行乐坛巨星合作的作品,更是让其名声大噪,比如与皇后乐队合作的《时空英豪》、与布莱恩·亚当斯合作的《侠盗王子罗宾汉》《豪情三剑客》以及《这个男人有点色》。不过,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除了《007:杀人执照》以外,就是由斯皮尔伯格监制的美剧《兄弟连》。

2003年的11月18日,迈克尔·凯曼因为血管硬化在英国伦敦去世,终年55岁。

艾瑞克·塞拉 (Eric Serra,1959—)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紧接在《杀人执照》之后的《黄金眼》请来了法国作曲家艾瑞克·塞拉担任配乐,而后者则以吕克·贝松的御用作曲家而著称。艾瑞克·塞拉的父亲克劳德·塞拉(Claude Serra)是法国著名的词曲作者,而他本人则在5岁时就开始玩吉他,15岁时就成为了著名的摇滚和爵士吉他手,并在和很多当红艺人合作过,录制了超过30张音乐专辑。

1983年,当时的年轻导演吕克·贝松邀请艾瑞克·塞拉为他的处女作《最后决战》谱曲,由此开启了两者超过30年的合作关系。在这之后,艾瑞克·塞拉包办了吕克·贝松所有影片的配乐工作。他早期的代表作是1988年的《碧海蓝天》,在这部影片当中,艾瑞克·塞拉几乎完全采用电子合成器进行配乐,其结构庞大,充满梦幻般奇异的色彩,而且将音乐与音效混为一体,堪称八十年代中电子音乐式电影配乐的典范。而到了1994年的《杀手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吕克·贝松的电影已经带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莱坞味道。为了与影片本身的风格相配合,艾瑞克·塞拉在配乐中加入了不少管弦乐元素,但他设计的影片主题音乐则具有深刻的哲理韵味,与好莱坞直来直去的做法大为不同。

1995年,艾瑞克·塞拉接手《007:黄金眼》的配乐,这部作品让他的配乐风格与好莱坞商业片的要求更加吻合,而他为影片创作的同名主题歌采用了交响与电声齐鸣的配器方法,并将约翰·巴里的“007主题”用铜管合奏的方法点缀其中,其势如排山倒海,让影片一上来的热度就达到了顶点。经过此片以后,艾瑞克·塞拉几乎完全适应了好莱坞管弦乐为主体的配乐模式,他在1999年为吕克·贝松影片《圣女贞德》创作的音乐也验证了其配乐风格的转变。这部采用管弦乐队与人声合唱为核心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好莱坞史诗片配乐痕迹,标志着艾瑞克·塞拉已经由一个法国的电音青年发展成为一个好莱坞式的配乐老手。

随着《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和《超体》等影片的上映,艾瑞克·塞拉和吕克·贝松一道在“法式好莱坞商业片影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过,尽管这些作品都取得了票房成功,但艾瑞克·塞拉早期作品中那种带有十足个性的实验性风格的丧失,还是多少有些令人惋惜。

大卫·阿诺德(David Arnold,1962—)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英国卢顿市出生的大卫·阿诺德,从音像店员工最终转型成为知名电影作曲家的经历,听起来就是一个传奇。他曾为很多大制作电影、英国电视连续剧、视频短片和游戏配乐编曲,并于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担任总监。

大卫·阿诺德一直是007系列电影的粉丝,尤其对影片配乐兴趣颇深。本着对约翰·巴里的敬仰之情,他制作了专辑《Shaken and Stirred》,里面包含了由他重新编曲的经典邦德主题曲,并由包括“左外野二人组”(Leftfield)、“果酱”(Pulp)乐团、克莉西海恩德(Chrissie Hynde)、Propellerheads与伊吉帕普(Iggy Pop)在内的各路知名音乐人演唱。阿诺德在伦敦的Air Studios一号录音棚录制其中一首歌曲时,碰巧得知约翰·巴里也在那里。于是他马上抓住了机会,为约翰播放了几首自己录制的歌曲,作品迅速得到了对方的认可,两人从那时起便成为了好朋友。随后,阿诺德得到了约翰·巴里的大力举荐,得到了为007系列之《明日帝国》配乐的机会。从而,才成就了日后《黑日危机》《择日而亡》《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的部部经典。看来机会真的是给又准备的人啊!

此外,大卫·阿诺德的其他著名作品包括《星际之门》《速度与激情2》《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以及第一、二季的《神探夏洛克》(观剧)等。

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1955-)

 扒扒那些帅你一脸的“邦德”音乐

至今为止最新的两部007影片——《天幕危机》和《幽灵党》由好莱坞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托马斯·纽曼负责配乐,而他也是导演萨姆·门德斯的御用作曲家。

托马斯·纽曼是好莱坞第一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阿尔弗莱德·纽曼(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经拿到过9次奥斯卡奖,我们熟知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开场号角”就出自他的手笔)的小儿子,而他的哥哥大卫·纽曼及表兄兰迪·纽曼也是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不过,身为纽曼家族第二代成员,托马斯·纽曼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成为电影音乐作曲家。他14岁的时候父亲阿尔弗莱德·纽曼就去世了,是两位叔父伊梅尔·纽曼和林奈尔·纽曼教给了他不少音乐方面的知识。通过观看影片《星球大战》,托马斯·纽曼对电影作曲产生了兴趣。他进入南加大学习音乐并取得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毕业之后游走于各个舞台剧与摇滚乐团,1984年正式开始电影作曲生涯。

与兰迪·纽曼类似,托马斯·纽曼的音乐并不像典型的好莱坞电影音乐那样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煽动性,反而呈现出内敛和沉稳,看似平淡却另有一番沉静的意境。当然,身为好莱坞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他的作品也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托马斯·纽曼的这种作曲风格与他一直坚持的立场分不开。他认为电影音乐应该为电影而存在,扮演好电影当中的辅助表现角色,不该喧宾夺主的时候绝不让音乐游离于电影本体之外。因此,他的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赎》《第六感生死缘》《美国丽人》《毁灭之路》等,都能够暗暗隐藏于画面之下,从背后对人物的情感给予有力支撑。这种风格甚至用在《007:天幕杀机》这样的动作片当中,亦营造出了相当出色的沉重和压抑的色彩。不过,当需要音乐成为表现主体的时候,托马斯·纽曼也会当仁不让,像《女人香》《新小妇人》《海底总动员》和《机器人瓦力》当中就有不少非常精彩的音乐段落。

1995年,托马斯·纽曼曾经以《肖申克的救赎》和《新小妇人》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的提名,并在2009年以《机器人瓦力》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歌曲奖和最佳原著歌曲奖的提名。此外,他还获得过艾美奖、安妮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重要奖项。

阅读全文
原文链接:https://www.myfum.com/10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麦帆无损音乐网 https://www.myfum.com/
0



评论0

请先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